四、 青岛特锐德
投资规模★★☆☆☆
网络布点★★☆☆☆
商业模式★☆☆☆☆
青岛特锐德汽车充电有限公司(简称“青岛特锐德”)成立于2014年9月4日,是创业板第一股——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2015年5月10日青岛特锐德汽车充电有限公司更名为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从事汽车群充电系统及智能充电终端建设、汽车充电服务、电动汽车租赁服务、电动汽车销售及服务等业务,战略目标为打造成中国汽车充电产业的第一平台。
据称,青岛特锐德首创了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获得33项专利技术,可实现10台以上汽车同期充电。建立了设备层、控制层、调度层、平台层的四层结构,用群控群管实现居民用电优先、剩余负荷汽车有序充电,实现低谷充电、安全用电,并建成无桩、防水、抗碾压、非充电状态下插头不带电的充电终端,把人机互动和移动互联网及云平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从高压到低压、从交流到直流、从集控到调度、从人机到手机,从充电管理到互联网云平台管理的大系统、大平台。
截至2015年5月,青岛特锐德已在全国33个城市策划了电动汽车充电具体项目的落地方案,目前全国范围内在建和建成的充电终端5110个,策划待建充电终端15500个。青岛特锐德已与北汽、众泰、江淮、安凯等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达成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芜湖、潍坊、长沙、湘潭、株洲、惠州等地相继成立合资公司推广特锐德电动汽车充电业务。5月8日,青岛特锐德与天津市东丽区政府签订电动汽车充电项目框架协议,总投资达6亿元,致力于充电系统及终端网络投资建设、充电系统运营维护管理、新能源汽车销售及维修服务、新能源汽车租赁、物流运输、代收代缴电费电子支付、互联网金融、开发互联网增值及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等方面的业务。
青岛特锐德旨在通过免费提供充电系统,通过大系统卖电、大平台卖车、大数据修车、分时租赁、大支付互联两金融打造互联网生态,同时实现互联网的增值服务,实现物联网、互联网、充电网的新“三网融合”。青岛特锐德作为“国办发〔2014〕35号文”之后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条鲶鱼,其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动汽车充电商业模式,虽然目前项目实施上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商业化思路前卫,但很难说不会给艰难前行中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真正的、可持续的商业化之风。
五、 南方电网
投资规模★★☆☆☆
网络布点★★☆☆☆
商业模式☆☆☆☆☆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南方电网”)成立于2002年底,是大型的中央直属企业,经营范围覆盖南方五省,为“中央企业电动汽车产业联盟”16家发起成员单位之一。
2011年7月8日,南方电网提出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电动汽车能源供应这一核心,按照“换电为主、充换结合、统一服务、统一配送”的方针,推动制定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运营规范,建设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在推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南方电网提出立足于四个方面:一是按照“换电为主,充换结合”的技术路线,鼓励发展电池更换,对电池集中慢充和管理;适当发展整车充电设施,建设适应多种充电方式、开放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二是按照“电池租赁、里程计费”的商业模式,由专业公司购买或租赁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交由客户使用;电池租赁按照使用里程(或使用时间)计费。三是按照“主业投资、委托运营”的投资模式,电网公司作为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和网络管理系统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责任主体,承担业主管理职责,委托专业公司建设、运营,并支付运营费用。四是按照“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合作方式,探索建立电网、汽车、电池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机制,共同推动电动汽车发展。
2010年11月11日,南方电网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始在深圳建设充换电设施。截止2013年3月,南方电网在南方五省共计建成充电站18座,其中深圳市建成充电站7座,但据称每年亏损额超过1000万元。
南方电网在参与充电设施建设中的角色更像是国家电网的模仿者,不仅提出的推动方针异曲同工,就连起初重点推进换电模式的思路也是一致的。南方电网与国家电网的最大不同在于充电设施的投资规模上,南方电网在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上也远远不及国家电网,现在看来难以排到前三位,既没有达到规模效应,也没有打造出品牌效应,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对充电设施投资就没有统一思想,更谈不上商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