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工信部发布的《技术体系》的通知提到,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的标准化涵盖了电池及电池组的型号和命名、电池规格尺寸、电池充电器、安全要求、电池运输、电池内有害物质的限量及电池回收等多方面,但具体内容亟待补充和完善,何时落实更是遥遥无期。从GBII的调研情况来看,锂电池企业、电动自行车企业对此意见颇大。
台铃电动车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锂电池各项技术的标准化统一,能有效缓解电动自行车经销商的售后压力,带动锂电自行车市场的售后服务机制的建立,为电池厂、车厂、消费者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标准需“对症下药”
浙江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建龙表示:“国家政府制定统一的技术体系,对于锂电自行车的产业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当前标准缺失的情况下,业内人士建议从关键点出发,实实在在做好相关标准的建设工作,才能有效缓解难题。
在陈建龙看来,锂电池产品的互换性是消费者、经销商、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往往会多加考虑的关键因素。建立起统一的锂电池产品综合技术体系,使得锂电池产品的各项性能、性价比有了统一的技术保证,在规范锂电自行车市场的同时,也能带动锂电自行车市场整体的量的提升。
作为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张亚军表示:“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标准化的关键点在于解决电池的规格尺寸问题。电池规格尺寸的不统一,在影响电动自行车大规模生产、行业产业化进程受阻的同时,也影响着产品的售后服务效果。”
因电池规格尺寸不统一,锂电池生产企业产品线的调整需耗费更高成本,无法实现大批量的生产,导致难以保证给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稳定地供货,进而无法保证自身利润的持续性。所以,部分电芯生产企业会直接选择放弃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市场,转投电动汽车市场的“怀抱”。
对于电动自行车经销商而言,锂电池产品的规格尺寸不统一,在影响其旗下的电动自行车产品稳定的市场销量同时,产品的售后服务缺陷日益凸显。
“有的消费者在一两年前买的车,电池不行了,拿过来说需要更换电池。但实际上,有些产品连电动自行车厂家都已经不生产了,电池规格又与其它的产品不一样,双方无法达成统一的售后服务意见,经销商也只能选择消极处理。
长久下来,经销商都不愿意再继续代理销售某些产品了,锂电自行车市场推动严重受阻。”上述台铃电动车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说道。
锂电自行车产品的售保时间定为2年,往往在这1-2年的期限中,各种问题接踵而至,锂电池产品质量问题给售后服务增添了麻烦。
对此,有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负责人建议:“在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不同批次的锂电池产品的使用寿命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企业在提升锂电池产品质量的同时,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售保周期,可适当减少消费者、经销商、电动自行车厂以及电池厂之间错杂的纠纷。”
锂电池的回收利用也应提上日程。张亚军认为,应首先将二次利用与彻底回收严格区分开来。对于电池厂与电动自行车厂来说,缺乏回炉提炼的设备与工序,强制性地彻底回收处于极限寿命下的锂电池产品,显得并不切合实际。
“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的回收处理的企业。”陈建龙表示,在政府政策的激励或补贴机制的导向下,通过第三方的专门回收处理废旧电池的企业来完成,显得更为实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