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锂电行业账期之殇:低端产能过剩阻碍行业发展

发布时间: 2015-01-12 11:27:03    来源: 《高工锂电》杂志    作者: 游保平
字体:

[摘要]低端产能过剩和PACK库存高企加对于锂电行业来说,每年的第四季度是一年中的旺季,然而这个时候很多锂电企业却开始面临着账期临近的收款难题。

 

  低端产能过剩和PACK库存高企加对于锂电行业来说,每年的第四季度是一年中的旺季,然而这个时候很多锂电企业却开始面临着账期临近的收款难题。

  账期延长、收款难开始也成为中国锂电池行业的一块心病。

  “账期不断拉长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锂电行业低端产能的过剩。”锂电行业资深投资人士陈秋冬表示,中国锂电池行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良莠不齐的局面并未改观,而大量低端产能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整个锂电池产业链中,电芯厂处在中间位置,上面承接锂电池材料企业,下面承接电池封装企业和部分应用终端厂商。电芯厂一旦出现问题,必然会向上下游传导。另外,电池封装企业的高位库存也成为账期延长的隐患。

  电芯厂高负债产能过剩

  锂电池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行业,根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调研分析表明,一条年产2000万Ah的生产线至少需要5000万元的投资。对于没有多少资金积累的电芯企业而言,唯有通过银行贷款才能维持产能扩张。

  然而,锂电电芯业务造血功能有限,电芯业务毛利率普遍在20%左右;扣除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售后服务、设备折旧等,大部分企业销售净利率低于5%,甚至亏损。因此,没有集团背景的企业只能通过借新债偿旧债的形式,获得企业现金流。

  大集团背景的电芯厂家,在销售策略上往往比较保守,对于下游客户资质选择苛刻;依靠自身发展的电芯厂则比较激进,侧重于销售增长。而这些锂电企业一旦放松对下游客户资质选择,必然会推升坏账率,从而增加现金流动困难。这也是导致企业负债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锂电电芯企业负债率的分化,可以反映出我国锂电池行业生态环境的恶劣。而近几年又处在央行信贷紧缩周期,那些没有集团背景的电芯企业,更容易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境地,这也成为近几年来一大批锂电电芯企业因为账期问题而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

  “账期问题在每个公司都会存在,海霸电池之所以会因为资金链破裂走上绝境与其后期未能进入高端动力电池供应链有一定的关系。”某业内人士透露,由于海霸电池在与整车厂的合作并未取得进展,主要客户是以电动自行车等为主而一些小厂商的信用又很难保证,随时都有可能跑路或关门。

  事实上,海霸电池破产前曾借银行3.2亿元贷款,也正是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倒在了扩张的路上。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