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燃料电池车元年?
2014北京国际车展上,丰田展出了FCV燃料电池概念车。许多媒体冠以“首发”等字样,但早在2011东京车展上,丰田就亮出了其前身FCV-R概念车,此后它一直是车展的常客。四五年时间的准备,已经足以让它从概念走向量产——丰田计划2015年将于北美、欧洲和日本同步上市燃料电池车,年销量目标5000至1万辆。
其他国际各大车企或汽车联盟的投放时间也集中在2015年—2017年。宝马因与丰田结盟,推出产品的时间同样为2015年;现代在2015年计划生产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福特、戴姆勒和日产联盟的产品将在2017年导入市场。
中国的燃料电池车此前一直处于示范运行阶段,在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等场合亮相、试验。上汽集团是燃料电池车开发的排头兵。陈沛介绍,2015年上汽将推出第四代燃料电池车,并小批量生产。“小批量”具体而言是55辆,首先要承担的任务是在全国南北方开展燃料电池车巡游活动。显然,中国的燃料电池车商业化步伐落后不少。
中国的燃料电池车研发何以至此?衣宝廉认为,政策上的忽冷忽热是重要原因。“不能有一批人安心地去做工作。科研人员都围着钱转,特别是组长什么的,30%精力都在争取经费。”衣宝廉说,“五六年前,搞锂电的都去做燃料电池了;现在,很多搞燃料电池的都去做锂电池去了……现在我们国家,从领导层看,就是主张先发展纯电动车汽车。”
推动关键材料的国产化
在衣宝廉演讲的最后,这位院士做起了招商工作:“希望国家能够赞助推进,有实力的企业家能够投入,把国内的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实现批量生产……有兴趣的企业家,都欢迎和我们详细探讨合作。”
衣宝廉认为,国产燃料电池的一些关键材料,例如膜、炭纸等,样本的测试结果已达到甚至优于国际水平,只是生产的一致性不好,还没有自动控制的生产线。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国产化,是他心目中燃料电池车发展的首要任务。
在5月初的电动汽车百人会成立大会上,衣宝廉建议,国家要加强燃料电池车的研发,“希望有识之士,能在国家的支持下,把燃料电池车尽快地推进到大规模示范的阶段。”
似曾相识地,在燃料电池车的研发和生产上,中国的从业者又要追赶国际同行的步伐了。还可以指望“弯道超车”吗?陈沛的态度比较悲观:“现在弯道还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