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问诊铅污染:排污“便宜”治污“贵”

发布时间: 2014-05-08 10:55:4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摘要]对于中国重金属废物的处理,在任意排放造成重金属污染之外,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渠道解决?重金属废物又如何回收利用?近日,某报记者以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铅污染和铅酸蓄电池为样本做的调查显示,排放之外,它们的确可以走一条回收再利用之路。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在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中,回收利用的空间也非常巨大。废旧铅酸蓄电池如果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都会产生很大危害。因此,废旧铅酸蓄电池又被国际公认为危险废弃物。

  铅酸蓄电池是一类可低成本再生利用的“资源循环型”能源产品。报废后的铅蓄电池铅的回收利用率能够达到98.5%以上。

  电池行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年报废铅酸蓄电池产量264万吨,可利用回收废铅生产再生铅约130万吨。这一数据还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而再生铅原料85%以上来自废铅酸蓄电池。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废铅酸蓄电池回收铅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火法工艺回收,另一种是湿法冶炼工艺。火法回收处理会产生大量的铅蒸气和二氧化硫,铅的回收率最高仅为85%,其余15%的铅以废渣或废气的形式排入环境,成为危害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源。湿法冶炼工艺程序复杂,也存在大量的污染环节。

  “原子经济法铅循环技术”最近几年才得以推广。专家测算,如果以全国每年处理废蓄电池300万吨测算,原子经济法铅循环技术推广后,铅的回收使用量每年可增加11.25万吨;降低能耗折合标准煤51万吨;节水15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25万吨;实现含铅废水零排放,减少废水排放336万吨;减少含铅废渣中铅排放11.25万吨,砷排放1.125万吨;节省资金43.28亿元。

  提高回收企业准入门槛

  铅酸蓄电池的主要原料铅可回收使用,只要出台废旧电池回收的相关产业政策,正确引导市场,就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有色金属短缺、铅污染等诸多环境问题。

  但我国目前缺乏完整系统的回收体系,这缘于国内废电池处理行业还没有建立一套产业化、规模化的运作模式以及缺乏政策扶持。上述《技术政策》编制组称,如果不能尽快采取措施制止这一污染蔓延,其后果将比“白色污染”严重得多。

  自然之友等多家环保组织此前所作的调查显示,我国废干电池的回收利用率不足2%,铅酸蓄电池的有组织回收率不足30%。电池中所含的各种金属,如钢、锌、锰、镍、钴等,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再利用。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各地城乡垃圾管理部门或电池生产者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电池回收体系,且相关体系建设的资金来源不明晰。

  上述《技术政策》编制组介绍,目前,我国废铅资源的回收还没有全国性的回收网络,市场不规范,“回收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多家收购、多管齐下,分散经营”。从事铅酸蓄电池回收的部门有数以万计的个体私营收购者、蓄电池零售商和制造企业、再生铅企业、汽车维修和4S店以及物资回收公司和物资再生利用公司。其中,回收的主力军是大量个体从业者,其回收量约占60%。

  “由于小规模回收厂不建设高成本的污染控制设施,还会逃税、不办理许可证,也不交其他费用,他们一般都能够给出更高的价格回收废旧的铅电池。”张弘说。

  即便是回收加工过程中,污染情况也十分严重。据了解,一些小型再生铅厂的回收生产工艺还基本停留在原始的火法工艺,缺乏收尘设施,环境污染严重,铅的回收率最高仅为85%,其余15%的铅以废渣或废气的形式排入环境。

  另外,由于废铅酸电池中的铅有50%以上以硫酸铅形式存在,在火法冶炼过程中除产生较严重的铅污染外,还存在着很严重的二氧化硫污染。


  我国是一个蓄电池使用大国,全国约有4000万辆汽车,按每辆车用蓄电池含铅30公斤、蓄电池使用寿命2年计算,每年需蓄电池铅60万吨。另外,我国有电动自行车10000万辆以上,以目前每辆电动自行车多数使用3或4只铅酸电池(一组)为例,每组电池重量约在12~16千克之间。按每个电池平均使用寿命1.5年计,每年约需蓄电池铅100万吨。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曹国庆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应提高铅酸电池生产、回收处理企业的准入条件。门槛提高后,电池行业将加速整合,以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和环保水平。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