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启示与建议
(一)重视储能市场发展
当前,随着全球环保压力的日益增大,世界主要国家竞相布局储能产业发展。虽然我国储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但未来或迎来行业发展的“储能元年”。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大规模光伏电站、商业和公共事业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装机量增长迅猛,因此,不管是从提高光伏发电利用效率还是改善电力供需矛盾的角度出发,适当增加电网储能尤为必要。从企业层面看,锂电池应用的三大主流市场——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电动交通工具市场、工业与储能市场中,用于消费类电子的锂电池市场增长缓慢,电动交通工具用锂电池供应商有限,开辟潜力巨大的储能市场理应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当下,培育储能市场不仅有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还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提升自身储能电池实力
当前,由于我国储能技术成本高、运营模式不成熟、经济难以衡量等,并且峰谷价差尚未形成,储能用户把电卖给电网也没有国家补贴,因此,对于一般家庭用户来说,储能产品配合光伏发电系统的吸引力不足。若要我国的家用储能全面开花,需政府主动引导和扶持储能电池生产企业。可喜的是,在当前众多汽车企业抢分储能市场之前,我国比亚迪公司就已推出储能电池产品。但与特斯拉、戴姆勒等不同的是,比亚迪原本就是一家电池供应商,在储能电池领域经营时间较长,生产微网系统、家庭小型储能系统、社区中型储能系统、大型储能系统等,其技术、质量、安全等各方面皆已达到国际标准。此次特斯拉发布储能电池,对比亚迪而言是个难得的机会。
(三)夯实锂电池产业发展基础
特斯拉在众多储能技术路线中选取了锂电池,为本已在电动汽车领域中闪耀发光的锂电产业再次注入了强大活力,使竞争激烈的储能电源应用方向逐渐清晰。为此,我国应大力发展锂电池产业,推进产品创新、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一是加大科研投入。引导企业研究适用于工业环境的高倍率充放电循环、高低温、恶劣环境和低维护水平等条件下使用的锂电池产品。重点攻关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技术;二是鼓励产业链垂直整合,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与下游汽车厂商的合作,发挥协同效应;三是在项目布局、产能、项目质量、工艺装备、生产环境、环境保护、安全检测、认证等方面严控准入,提高锂电产业整体水平;四是重视18650在动力电池上的应用,短期内我国可加大在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低速电动汽车等领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