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杰:各位专家、各位同行早上好,这个报告本由我替欧阳教授讲。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非常的热,可以看到2015年咱们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长,尤其是2015年年底的时候,巨大的补贴导致了这种超常规的发展,数字是摆在这里的,但是一部分的话还是要进行改进的。

  应该来说,在这个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中,这个产业整体的销量中国在2015年首次超过了美国,成为了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最大的国家。

  从车型上来分析,因为中国支持的是纯电驱动,也就是说补贴的是补贴什么?是纯电动汽车还插电式的电动汽车,不补贴混合动力汽车。所以说,纯电动汽车的量会增加的比较快,由于补贴的原因,大家就愿意做便宜的车,所以微型车占的比例也比较大。

  中高级纯电驱动的车主要是以插电式的为主,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有名的插电式的车,比如说比亚迪,这些车有的单个车型的销量已经达到了插电式车的销量,已经是全球第一的销量了。

  同时来说,大中型的商用车也在快速的发展,从补贴11.2纯电动的公交,这一类的新能源汽车也是几十万辆,补贴的力度也非常大。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客车公司,拿到的这个补贴去年超过了100个亿。这里面高速的发展、高速的补贴也带来了一些质量的参差不齐的问题,产业链不协调。这些问题是要改进的。

  “十二五”开始的时候就做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就会以小小型的纯电动车跟大型的纯电动车来一起两头发展,逐步来提升这个技术,走向咱们自己的中高级纯电动的轿车。所谓的两头级应该来说,在“十二五”末的时候,基本上也达到了这个效果。

  刚才已经讲过了,这个数字我就不讲了,但是整个一个趋势是说,08年前后,我们已经注入走向了一个成长期。所以说,第一个阶段无论是纯电动轿车还是插电式的混合电力轿车,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未来还会继续发展,同时在2020年以后,燃料电池的汽车也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在“十二五”期间,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重点的专项,这个重点专项应该说是完成了相关的这种技术开发的任务,支撑了行业的发展。这个应该说也是达成了这个目标,也就是说三纵三横。近期的这种纯电动的车辆,插电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燃烧电池车辆同步发展,电池、电机、电控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新能源汽车的几个车型。乘用车发展的比较迅速,尤其是京、沪这样的大城市,因为限购等等其他的原因,而且这种情况还在持续增加。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在这些城市纯电的车辆可以更快的发展。单月最高的产量接近4万辆,这个比例也在上升。

  应该来说,技术本身也得到了进步。今天我们是电池行业的盛会。我们也可以看到,电池技术的进步,让车辆的行驶的历程不断增加。以北汽为例,跑150公里充一次电,现在可以跑200公里。现在已经推出了260的,可以跑260公里。我们可以看到电池技术也在持续的进步。

  不仅仅是电池的能量提升了,实际上车辆的轻量化,包括车身的结构跟电池系统的轻量化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大家知道,现在汽车行业发展的三个方向,就是智能化、新能源化、电能化。所以说,轻量化技术的应用让你用同样的电,但是跑的历程可以更多。

  同时,安全性这一块也得到了检验,现在轿车这一块有这种碰撞的测试,我们的这些轿车很多都通过了C-NCAP的测试。它有不同的测试,可以说是达到了五星级的标准,包括电池的电池包这一块也通过了相关的检验。应该来说,纯电动车随着产业的这种发展,它的可靠性、安全性也得到了提升。包括电池兼容的性能,这个在过去大家考虑的比较少,也有一些传言,说电动车会不会对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应该来说,在“十二五”之初的时候没有标准、没有方法,到了“十二五”末的时候,通过相关的优化,应该来说,它的这种电池辐射控制到了传统车的水平。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进展。

  从质量的可靠性来讲,我们可以看到,做的这个验证,TVS验证,做了4500项,其中新能源汽车差不多占了1/3,包括一些特殊环境的,包括特殊的气候条件的都做了相关的实验。

  好的车型、好的整车企业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自主品牌这一块,整销量达到了6.3万辆,这个数字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跟我们国家去年2300万台的销售来比是一个不大的数字,但是相对于我们自主品牌的汽车来讲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比例了。特别是中国人喜欢开大车,所以说,这种插电式的SUV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的技术,机电偶合的技术,包括SUV四驱都得到了推广。

  在这一块,咱们有一个自己的模式,这是从大车场走下来的,也就是双电机串并联构型。早期的技术不过关,所以就采取了一种权宜之计,现在是选择了一种很有竞争力的设计,开始从客车走向了轿车。这种技术也让我们在纯电动客车这一块的发展上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在纯电动轿车这一块也形成了很好的竞争力,具体的数字我就不讲了。

  基于这样一个基础,插电式的混合动力这个乘用车,和我们实际的这种能耗,是可以跟国际相应的产品来做这种对比的。

  我们可以看到,因为这个性能的提升,加上基础设施的进步,有一些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上海地区都不插电了,就当成汽油车开,这个是到2015年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基础设施的进步,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家更愿意充电了。所以说纯电驱动的这个里程已经占到了2/3以上,是这么一个情况。实际上来讲,在这个油耗方面还会有一些改进的地方。

  应该说新能源汽车的乘用车,目前有三股市场的驱动力,补贴是一个方面。应该来说乘用车的补贴基本合理,非补贴性的政策,比如说京、沪、深这些限行政策起到的作用也很大。另外一个,车厂感受很深的,就是这个油耗法规,你生产的车辆你的平均油耗要达到这个水准,这个会推动我们的整车企业积极的开发这种纯电驱动的新能源汽车。

  应该来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的混合电力汽车和增度式的将会分布在B车这一块。

  另外一个,纯电动汽车的小型化,小型化大家也知道,当然也有它的特点,能耗少、性价比高、拿补贴也核算,但是我要跟大家说一下,这个是不要保险、驾照的情况下,所以说你还是要达到新能源小型汽车的标准,这样的小型号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技术升级的这种小型的纯电动车才会未来产业的竞争力。媒体上有很多讨论的,细节我就不讲了,由于时间的关系。

  总的来讲,无论是对插电的,也包括部分纯电的要SUV化。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市场上的这种需求。在这个里面有种种的原因,有技术的发展阶段,有我们的这种基础设施的发展阶段,有消费者的心里的发展阶段,最近这个阶段,插电式的这种SUV上升还是很快的。

  在下一个阶段,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话,要对它的混合动力阶段要进行提升,不仅仅是在用电池驱动的这个阶段,但是,到了油电,电池用完了,到油电混合驱动阶段,这个时候也要一起来进行提升。在这里面就涉及到了混合动力的技术。

  对增程式的,这个技术难度比较大,测试的标准也进行之中。

  新能源汽车的商用车,咱们本来就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我们的这种商用车的公司,大家都知道,有的已经具备了国际的竞争力,在国内的市场上大家更是看到了它的基础比较好。所以说整车的基础好,原来燃油车的基础好,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纯电驱动的车辆就会更好一些。所以说,电动客车的性能也在快速的提升。

  在新能源客车这一块,应该说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出现了一些好的集成的技术。整车的这种能耗,包括控制水平都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准。包括一些部件,你比如说像精进的双电机,电驱动的系统技术,这个在全球也形成了竞争力,不仅仅是在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行业的一些标杆企业,新能源企业整车已经开始规模的出口了,比如说像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开始在欧美、日本推广他的纯电动的客车。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快充的电池也开始做到了纯电动客车上开始出口。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仍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这个里面主要还是说非常的依赖于补贴的。大家知道12米到14米大巴为什么卖的好?因为补贴力度很大。

  去年年底,因为高速的发展,什么电池都装上去了,这里面的隐患也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说,现在也正在起草新能源客车的安全,安全设计的规范条件,希望在未来几个月能够引导这个企业,往好的方向走。

  这里面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提升技术的品质,所以说在面对这种补贴的过程中要提升技术,同时,要强化补贴审计,实施运营激励。

  在安全这一块,除了规范要做起来,全国都处在监控性的系统之中,要通过这种预警的机制,通过这些相关的机制来解决。

  动力电池,应该说新能源汽车的这个电池产业是在快速发展的。15年专车的电池,有的是15个G瓦时,有说的是17个G瓦时。下午我们还会有电池方面的一个介绍,我想简单地只是讲一下,说一下主要的电池,其实还是用在客车上的。所以就是说为什么大家现在对客车这一块的关注度比较高。总的来讲,还会在“十二五”电池技术提升的基础之上,“十三五”除了进一步提升性能,更要强调的是安全和可靠性。所以在安全这方面也有一些体系在建设,最近也在不断的完善它,特别是针对客车的电池,在未来几个月会有相应的规范出来,也有一些针对电池包的这种测试。热失控就不在这儿讲了。

  欧阳教授不仅仅是研究车辆的,他也在研究电池的热管理和安全,包括针对不同的材料体系,国内的话也做过大量的测试,包括电池组做的一些相应的热失控的模拟。这些都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个很好的结果。

  对基础设施这一块,新能源汽车充电的产业链正在形成,在这个里面大家也可以看到,要建几百万个充电桩,一些城市的已经开始好起来了,各种的充电技术,创新也很活跃,像北京的话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充电的网络了,上海也是这样。

  当前还有一些新的任务,充电新国标,还有基础设施的发展。

  下面我做一个简单地小结,15年是快速成长年,商用车、基础设施这方面都取得了重点的突破,16年希望通过协调、发展,成为品质的这种提升之年。所以,希望整个产业链能够协调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

  总的来讲,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往前干的话也还是任重道远。

  “十三五”就是说要继续进行产业的技术升级,叫动力深度电器化,车身底盘清凉化,整车网联化。第一批已经答辩完了,进入到了签合同的阶段,第二批也会在秋季的时候再继续的发布,到2020年的时候,应该说,能够实现性能提升一倍,成本下降50%的目标。逐渐的从高额补贴逐渐到不需要补贴。到那个时候,保有量5000万台汽车这个目标才能够实现。

  这个就是我代欧阳教授做的这个报告,这个是他对新能源汽车的一个中国梦,我想这也是很多人的梦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