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韩中动力电池大佬的“世纪会面” 硝烟味四起

发布时间: 2015-11-11 09:34:43    来源: 高工锂电网
字体:

[摘要]众所周知,如今动力电池行业热火朝天,正是各企业卡位的关键时期。其中,三星SDI和LG抢占中国这一全世界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意图十分明显,就在10月份,两家分别在西安和南京的动力电池项目均已竣工。而作为中国本土企业,CATL、中航锂电、力神等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与三星SDI、LG的竞争逐步趋向白热化。

 

  11月7日,全世界主流媒体头条基本被“习马会”所占据,这是两岸自1949年分治66年以来,双方领导人首次会面,也是两岸破冰历史性的会面。

  在锂电业界,也即将有一次罕见的韩中动力电池大佬的“会面”--在11月20-21日举行的2015广州国际电动汽车产业峰会(下称“峰会”)上,三星SDI、LG、宁德时代新能源(CATL)、中航锂电、力神等将就电动汽车产业的热点话题各抒己见。

  众所周知,如今动力电池行业热火朝天,正是各企业卡位的关键时期。其中,三星SDI和LG抢占中国这一全世界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意图十分明显,就在10月份,两家分别在西安和南京的动力电池项目均已竣工。而作为中国本土企业,CATL、中航锂电、力神等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与三星SDI、LG的竞争逐步趋向白热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斯拉、大众、比亚迪、广汽、北汽、宇通等国内外知名车企云集的峰会上,LG与CATL将在11月21日下午一前一后分别进行主题演讲,主题分别为“动力电池的中国市场机会和挑战”、“决定动力电池系统性安全风险的若干因素”。虽然两者演讲主题有所不同,但这紧挨着的出场顺序颇有点暗暗较劲的意味。

  到底韩中动力电池大佬们将在峰会上擦出怎样的火花,或可先从下列韩中动力电池路线之争、市场之争中一窥端倪。

  从宏观来看:

  韩国--锂电池产业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韩国电子产业高速发展的带动,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韩国政府多年以来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韩国锂电池产业的行业集中度非常之高,由三星SDI和LG两家巨头垄断,形成了一种较为良性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目前这两家企业在中国的工厂陆续竣工,对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冲击力度加大。

  在技术路线方面,韩国企业以锰酸锂材料为基础,如LG在早期采用锰酸锂作为正极材料。近年来,三星SDI和LG已经全面转向镍钴锰三元材料。在产品外形方面,形成了三星SDI的方形和LG的软包两个不同方向,各有优缺点。

  中国--近几年在技术研发领域投入资源越来越大。在大规模制造方面,中国在全球都罕有对手,以全球最完善的产业链来做锂电池,发展的速度最为惊人。中国还有另外一个巨大优势,即资金优势,3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资本,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资金支持,这几年最吸引资本关注的无疑就包含与电动汽车相关的产业。

  相比于韩国,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相对较分散,但凭借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实践应用,也已经形成了以比亚迪、CATL、中航锂电、力神、国轩、万向等为首的第一梯队阵营。这些动力电池企业支撑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快地实现“弯道超车”。

  在技术路线方面,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磷酸铁锂的商业化方面最为突出,产品类型丰富。随着新能源乘用车对续航里程要求的提高,国内领先动力电池企业在三元锂电池研发方面也不断精进,市场应用逐渐扩大。在产品外形方面,以大容量的方形锂电池居多,也有不少软包和圆柱电池。

  总之,中韩在技术道路的选择上,既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学习,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严格来说,没有哪家企业有别人所无法掌握的独门绝活。但由于工业体系、技术积累、政府扶持、资本运作、客户需求等都不尽相同,产品的发展路径会有差异。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路线,都有其合理性,最终将由市场来给出答案。

  从微观来看:

  韩中动力电池大佬各自正加紧布局,相互之间的“碰撞”越来越激烈。

  三星SDI--近期三星以26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化学品业务出售给了竞争对手乐天(Lotte Chemical),获得收益大部分将分配给一家名为“Samsung SDI”的子公司,用于扩大电动车用锂电池的产能和研发资源。而就在1个月前,这家公司刚刚收购了世界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加拿大麦格纳(Magna)的电池业务,后者目前是宝马i3电动车的供应商。

  同时,三星在西安投资6亿美元的首条电动车用锂电池也在10月正式投产,产能将达到每年3万台高性能汽车动力(纯电动EV标准)电池。

  LG--10月底与通用汽车达成协议,将合作进行雪佛兰Bolt电动车的研发工作。这辆单次充电行驶里程可达320公里的电动车预计售价为3万美元,将与2017年前后正式上市。

  另有消息报道,LG与特斯拉双方的谈判也已进入最终阶段,一旦成行前者将成为特斯拉在松下之外第二家锂电池供应商。

  LG在南京的工厂已经竣工,并将在明年达到10万台高性能汽车动力(纯电动EV标准)电池的产能。LG在美国和韩国本土也有工厂,有分析称其或有能力在2017年前将当前电动车用锂电池的价格削减一半,在打击对手的同时也能大幅降低电动车的成本和售价。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是极少数能够与特斯拉对标的企业。其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国内销量遥遥领先,更是广泛出口于海外。10月下旬,比亚迪与英国公司签署高达65亿元的合资协议,开展新能源汽车业务,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海外的标志性事件。

  依托于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带动,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在国内占据龙头地位。一直以来,比亚迪坚持从材料到电池、电机、电控再到整车,都由自己来做,形成了典型的产业链闭环发展模式。在技术路线方面,比亚迪以磷酸铁锂路线为主,也在“宋”车型中第一次采用了三元电池,磷酸铁锰锂电池仍在研发当中。

  在比亚迪CTO刘卫平看来,公司新能源汽车肯定不会在外部采购动力电池,故受到日韩动力电池的冲击会小一点。比亚迪动力电池市场前景如何,还是看自己的汽车卖得怎么样。

  CATL--CATL总部位于福建宁德,致力于通过先进的电池技术,为全球绿色能源应用提供高效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公司建立了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完整的研发、制造能力,拥有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当前CATL已经成为全球车用动力电池、电网、商业及家用储能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CATL的客户涵盖国内知名乘用车及客车企业,并成为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给国际知名品牌车企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因而被日韩动力电池企业视作重要的竞争对手。

  在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推出的中国2015第三季度动力锂电池企业产值TOP10榜单中,CATL的动力电池经扩产后产量增长最大,市场份额大幅提升至接近20%,排名仅次于比亚迪,位列第二。

  国轩--2014年被称作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元年,也就在这一年,国轩借壳东源电器上市。2015年9月29日,东源电器更名为国轩高科。其第三季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6.07亿元,同比增长314.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383.56%。

  在产业链布局方面,10月11日,国轩高科总投资50亿元、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年产5万吨新能源电动车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目标。10月29日,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与星源材质在合肥庐江投资建设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合资公司锂电池隔膜产能建设将分期完成,其中一期建设年产8000万㎡湿法动力锂电池隔膜生产线两条和陶瓷涂覆生产线四条。

  文章篇幅有限,在此不再赘述,欲知其他动力电池企业的战略布局、竞争策略,以及韩中动力电池大佬们将如何“对垒”,敬请关注2015广州国际电动汽车产业峰会及后续报道!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