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占据锂电子电池薄膜主要市场的企业来看,中国有包括星源材质、沧州明珠、河南义腾、中科科技等在内的干法隔膜生产企业,而湿法隔膜生产企业主要包括鸿图隔膜、金辉高科、纽米科技、苏州捷力等。
尽管从中国市场来看,湿法隔膜企业在出货量方面较干法隔膜企业而言,存在很大差距,但吴辉仍强调指出,“未来湿法隔膜企业会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且目前大部分干法隔膜企业均已开始投资湿法隔膜生产线”。
另有数据显示,当前,干法隔膜整体价格下降幅度明显。其中,星源材质平均价格最高也仅有4.9元/平方米,河南义腾更是将基膜的平均价格做到了2.3元 /平方米。“总体而言,干法隔膜尽管基本能替代进口隔膜,但对于企业而言,未来面临着较大的价格下行压力。”吴辉说。
当然,《白皮书》也总结指出,在干法隔膜逐步被国内企业技术突破且基本可以完成进口替代的背景下,湿法隔膜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发展方向。
技术水平驱发展
无疑,当前隔膜行业正处于产业高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但吴辉认为,只有不断提升隔膜技术水平,才能满足我国多行业企业对高性能动力电池和大容量储能电池的需求。
然而,面对国产低端隔膜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吴辉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国内隔膜企业产能急剧扩展,高端隔膜技术有待突破,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吴辉指出:首先国家应大力实施高端化战略,“努力缩小我国隔膜产品与国外高端膜的差距”。特别是对相关企业而言,要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差距,努力赶超,大力推进产品升级换代,加快推动隔膜在全球产业链中由低端迈向中高端。
“如今在建或筹建、未公布的项目,如果全部在今年投产,总产能将为23亿平方米/年,远超世界需求。”吴辉预计到,从源头扼制了低水平重复建设,改进、提升现有生产技术和装备,化解产能过剩后,未来国内隔膜行业必然掀起价格大战。同时,大量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加大对中国隔膜市场的开拓,也加剧了国内隔膜企业的市场竞争风险。
另外不能忽视的是,在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出《中国制造2025》,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数字制造深刻改变制造业生产和服务方式的当下,隔膜行业也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主动作为,以此带动行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国内隔膜研发生产企业更要以‘创新’和‘进口替代’为导向,大力开发新产品,坚持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高、中、低端产品比例合理的产品结构。”吴辉强调,如此加强产业链垂直创新后,我国隔膜企业力争在隔膜用料、生产装备、工艺技术方面进行国产化突破,进而向隔膜产业世界强国的目标冲刺。
最后,吴辉呼吁,当前国家对于电动汽车和新能源产业的鼓励政策力度很大,希望隔膜行业在电池工业和塑料加工业新的应用领域加以创新,推动电池工业等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开创电动汽车、锂电池、隔膜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