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各国都纷纷加快新能源汽车布局,2014年,全球电动车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产量达40.3万辆,增长67%,势头迅猛。在利好政策和产业规模效应的带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迎来高速发展期。
安徽省经信委装备工业处的郑斌表示,随着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度的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期。
“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大势所趋,应牢牢抓住这一趋势和机遇。”安徽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及时出台省级政策引导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安徽省提出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10%目标
安徽省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的省份。目前,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部件研发水平全国领先,已初步形成以合肥、芜湖为中心,以奇瑞、江淮为骨干,集研发、产业化、示范运营三位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数量居全国前列。
记者从安徽省经信委了解到,安徽省提出,到2017年底安徽省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占全国10%的份额,即达到7万辆,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能约占国家规划目标10%的份额,即20万辆的目标。
电池成新能源汽车发展“拦路虎”
记者了解到,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大多数采用锂电池,选择的是与美国相同的磷酸铁锂路线,但锂电池技术整体水平仍落后于美国、日本。例如日本电池平均能量密度要高出中国平均水平的30%-40%,充电次数也能达到中国的几倍。
据业内人士表示,安徽省内的电池企业和实力强大的国外企业相比,在产品质量、研发队伍、市场规模上相比,都相差甚远。目前,国内的新能源车转向国外配套已经成为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关键零部件的供应上陷入核心技术“空心化”的尴尬。
充电设施滞后“绊住”了电动汽车的“腿”
充电站、充电桩、电池更换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而目前充电设施建设仍然较为滞后。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安徽省仅建成了16个充电站、6100多个充电桩,并且主要集在合肥和芜湖两市,绝大多数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均无配套充电设施,同时充电运营市场尚未建立,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需求。
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遇到诸多困难,但是前途仍然十分光明,针对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安徽省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新政”,旨在通过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