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2016锂电投资:透过热闹看门道

发布时间: 2016-03-01 11:38:10    来源: 电池中国网    作者: 王建军
字体:

[摘要]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锂电行业随之快速跟进。但是自去年底以来,受增速过快、政策不明朗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所下滑。

 

  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锂电行业随之快速跟进。但是自去年底以来,受增速过快、政策不明朗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所下滑。《电池中国》网认为,尽管行业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但锂电产能需求量依然非常巨大。投资方面建议重点关注锂电设备、锂电池生产及关键材料细分领域的机会。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高容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循环次数多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属于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

  尤其在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锂电行业随之快速跟进。尽管受补贴下坡、政策不明朗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所下滑,但整体锂电产能需求量依然巨大,锂电投资热潮将会在2016年保持持续爆发态势。

  锂电投资火热 与新能源车销量滑坡对比鲜明

  今年以来,比亚迪、五龙电动车等企业纷纷加码锂电池投资,2015年行业总投资规模达千亿元。仅考虑动力电池和消费型电池的需求,2018年锂电池需求将达54GWh,2020年有望达到72GWh,其中动力电池增速最快,呈现倍增态势。

  业内专家认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助于抢占全球经济发展制高点,实现我国交通能源战略转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且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蓝图已定。

  2015年至今,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指数涨幅分别为111.15%和144.55%,靓丽表现主要受业绩和政策双轮驱动。 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路飘红走俏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年后却遇到了寒流。在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以及政府严查“骗补”的双重夹击下,销量出现了下滑。工信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国内生产新能源汽车1.61万辆,同比增长144%,环比大幅下降84%。而乘用车销量1.37万辆,环比下降了63%。

  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与此前的旺销形成鲜明对比。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在经历连续增长之后,首次出现大比例下滑,引起不少行业人士关注。

  受市场前景及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近年来多个非汽车企业也纷纷涌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不过随着政策逐步“降温”,不知名汽车品牌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了。

  同时,工信部发布新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第一批),推荐车型由原来3412款缩减为目前的247款,不在新目录范围的车型因享受不到补贴政策而减停产。

  除了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和补贴车型减少的因素之外,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跌也与政府严查“骗补”不无关系。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市民购买新能源车可获得国家和地方双重补贴作为激励,巨额补贴却让一些企业发现了可乘之机,当前国家有关部委正严查新能源汽车“骗补”现象。

  业内专家表示,在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行业“骗补”行为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影响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进而造成连锁反应,锂电的需求可能会相应缩减。

  锂电投资加码的背后 多重风险悄然积聚

  安信证券在其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提醒,锂电池现在属于新兴行业,大家都看到他的发展前景,所以纷纷大手笔投资,但未来可能存在供求失衡的风险。

  疯狂的锂电池追逐着疯狂的新能源汽车,受到市场的百般宠爱。不过在狂热的背后,也有业内人士开始担忧,如此密集疯狂的投资,可能会使锂电行业重蹈当年光伏产能过剩的覆辙,同时也可能诱发原材料涨价。

  另外,技术落后也是国内锂电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硬伤。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坦言,相比日韩同行,国内企业电池生产技术实力仍然远远落后,特别是在电池一致性上。

  综合来看,产能过剩、技术落后和原材料短缺是业内人士对锂电项目投资的主要担忧。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表示,由于锂电项目一般都需要一年乃至数年的建设期,近期密集上马的锂电池项目,在未来投产完成后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锂电池大量密集生产,尤其是低端锂电池的生产,目前已出现产能过剩现象,未来整个锂电池行业或将面临产能过剩局面;未来随着工艺效率的提高,现有锂电池产能将会增加,也将激发供过于求的局面。

  国产锂电池技术相对落后。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中国与国外的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差距明显,最突出的就是大型电池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生产一致性上还有极大的改善空间。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表示,未来4- 5年,大众汽车会陆续在国内生产15款新能源汽车。但遗憾的是,大众似乎并不愿意向中国本土企业采购动力电池,其倾向的供应商正是三星和LG,目前没有一家中国的电池生产企业能满足大众的采购标准。

  天津力神副总裁候小贺坦言,三星SDI三元体系的循环寿命可以做到5000次以上,而国内目前最好的电池也只能做到3000次。与此同时,由于日韩企业采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都远在国内企业之上。

  除此之外,国内锂电池生产商还面临着原材料涨价的风险。由于下游需求大幅提速,行业上游碳酸锂、草酸亚铁及磷酸铁等原材料都开始出现严重短缺现象,制约了行业发展。

  资源优势显著 但核心材料市场待挖掘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锂电池行业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优良投资环境和人工成本相对低廉的作用下,锂离子电池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愈加明显。

  目前全球锂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国,共占全球95%左右的市场份额,去年我国占比达到27%,并且呈现出进一步上升趋势。

  锂电池生产所需的主要成分有钴酸锂、锰酸锂、石墨、聚乙烯等,其中大部分属于化工产品,而且多数产品生产工艺实现了国产化。但涉及到锂电池的核心零部件,我国产品相比国外进口产品还有差距,例如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锂电隔膜、电解质等。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也是区别多种锂电池的主要依据,占锂电池成本的40%以上;锂电池隔膜技术我国相对落后,目前几乎处于全部进口的态势,其在成本构成上仅次于正极材料,占20至30%;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相对来说市场较为成熟,成本所占比例在10-15%左右。

  国内丰富的锂矿资源为锂电池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宝安、三菱等纷纷投资建立石墨负极生产基地。随着我国锂电正极材料企业近年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水平迅速提高,且伴随着有色金属价格下跌,正极材料成本下降较快,日本、韩国锂电企业开始逐步加大从我国采购锂电正极材料的力度。

  电解液的主要核心电解质为六氟磷酸锂,其中的锂和氟都属稀缺资源,我国的锂、氟资源在全球排名处于前列,但由于技术尚未与国外产品接轨,进口依赖性较强,日本森田化学、关东电化等是六氟磷酸锂的主要供应商。

  然而值得期待的是,随着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的投入与政策引导,国内不少六氟磷酸锂项目陆续上马,多氟多、九九久、金凯化工等公司近年都有大幅的产能扩张,对于生产电解液的企业来讲可以缓解对于六氟磷酸锂进口的依赖。

  实体企业要理性把握锂电投资局面

  特斯拉带动了市场对上游锂电行业的投资热潮,特别是国内锂电池电解液的制造厂家,已经由两年前的十家左右,增长到现在的三四十家甚至更多,而且还有大量资金不断涌入。

  除了激烈的竞争之外,动力电池要普及,就需要降低成本,对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商就会有降价要求。目前,上游的电解液、隔膜等材料都还有比较大的下降空间,行业毛利率、净利润率也会随之下滑。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行业发展成熟了,整个行业的净利润率保持在1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水平。

  电动车发展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家政策的确很支持电动车的发展,无论从国内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势头,还是从客户的反映来看,行业前景都很乐观。

  但是行业中短期高度不确定。比如说在这个过程中电动车频繁出现安全事故,市场信心可能会受到较大打击。中期看,行业高速成长的时间会越来越近,但是这个高速成长的时间会持续多久,也许就几年,也许有几十年。那么行业的增长点在哪。业内专家认为,除了电动车外,当前行业仍然有两个看得见的成长逻辑,即“两个替代”。

  锂电池电解液行业主要分布在中、日、韩,欧美也有一些,大家都在不断扩产。等到大规模制造时期,中国是成本最优的,所以很多企业都向中国转移。当前,中国电解液产销量约占全球的50%,这其中仍有一定的替代空间。

  另一个就是对铅酸电池的替代。与传统的铅酸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无污染以及安全性能好等优点。当前电动自行车和通信基站等领域,基本上都是铅酸电池。铅酸电池在中国的市场大约有1000亿元,这就是锂电池行业的巨大替代机会。

  企业要在激烈的环境中出类拔萃,首先必须具有规模优势、提高效率、保证供应能力。此外,要注意控制低端市场风险,对产品结构、客户结构有深入了解,调整到中高端市场,而不是盲目的冲量杀价。

  摩尔定律在锂电池行业仍然适用,价格的下降关键依靠技术创新。新的电池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动力电池对安全性、容量、寿命等都有很高要求,但是价格还必须低,这就要通过技术手段来达到。

  业内专家建议,政策制定者要从顶层设计上给予指导,引导行业发展的整体风向。投资企业也应避免盲目性的产能扩张,影响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部门需要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和集中整合。研究制定锂电行业准入条件,重点是技术水平、生产规模、资源利用、安全要求等方面,防止地区性盲目投资和产能盲目扩张;引导财政、金融、土地等资源向重点企业倾斜,推动行业内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园区集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实现集约发展。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