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呼之欲出,何时出?

发布时间: 2015-10-28 09:20:46    来源: 电池中国网    作者: 王建军
字体:

[摘要]年产销量达3500万辆,社会保有量约2亿辆,如此庞大的电动自行车市场,行业标准却已沿用15年,多项内容已无法跟上新形势新变化。

 

  年产销量达3500万辆,社会保有量约2亿辆,如此庞大的电动自行车市场,行业标准却已沿用15年,多项内容已无法跟上新形势新变化。这种复杂和不正常的局面,势必对国内电动自行车产业转型升级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对此业内人士呼吁,各方应从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尽快出台引领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方向的“新国标”。

  如今,电动自行车已成为百姓短途代步出行的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以其节能、环保的特点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再加上价格低廉,越来越受到普通工薪阶层的青睐。然而,按照老的行业标准,目前市场上至少有95%的电动自行车“超标”,不具有合法身份。究其原因,是相关行业标准已沿用15年,多项内容无法跟上新的形势变化。

  一纸“旧文”致使行业发展迷向

  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一直沿用1999年出台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其中的核心技术指标已不能满足广大城乡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旧标准限制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整车重量不大于40kg、电动机功率不大于240W等。

  业内人士指出,按旧标准执法,目前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95%以上“超标”。相关制动、阻燃、防火、绝缘等安全性能技术指标,都远远滞后于市场和管理的要求,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电动自行车技术标准相比,车速指标明显落后,车重指标极不合理,需作全面科学修订。

  尽管该标准对行业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

  近几年,广东、云南、上海等地相继出台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对超标电动自行车限期禁销售、禁上牌,甚至禁生产,“超标”电动车上路行驶需参照摩托车有关管理规定。

  对此业内专家建议,应在满足安全性能基础上,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的实际使用需求,参照发达国家电动自行车技术标准,对车速、整车重量、电机功率等核心技术指标适当放宽标准。目前国内整车厂商主流建议实行26km/h的限速,同时加强规范整车零部件安全设计标准,增强电动自行车安全可靠性。

  “新国标”屡屡难产 谁难辞其咎

  2014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销量出现16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虽然可以看作是行业发展“拐点到来”或者视为“进入调整”、“步入成熟”期,但国家标准始终不能明朗,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和企业家决策导向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在这种形势下,电动自行车相关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指标等方面的修订滞后,制约和阻碍了电动自行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尤其是政策上保守和产品技术标准落后,使整个产业陷在低质化竞争中难以破局。

  查阅相关规定,行业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对电动自行车管理缺乏科学和现实依据,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对“超标”电动自行车限期禁销售、禁上牌,甚至禁生产,致使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陷入尴尬被动局面。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以说是管理部门现阶段对“超标”电动车的态度。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称,国家工信部、工商总局对“新国标”并没有大的意见,主要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与业界的意见有所分歧。据悉,在对“新国标”进行讨论时,原本想把时速30km/h作为上限,但交管部门考虑到安全隐患问题强烈反对,要求时速超过20km/h就按机动车管理。

  此后,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生产厂家与公安交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展开拉锯战。经过多轮协商,考虑到近10年城市规模扩张迅速,“新国标”计划将电动自行车的时速上限确定为26km/h,尽管如此,时至今日,“新国标”出台仍无定日。

  出台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为何如此艰难?究其原因在于涉及到行业的商业利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争、消费者的路权保障等,种种原因导致交通管理者、相关行业之间难以达成共识,“新国标”迟迟难以出台。

  业界的奔走呼吁不容被湮没

  “新国标”不出台就好像一把刀悬在头上,全新的标准可能推翻现行工厂中的绝大多数生产线,这也导致时下的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自行车时充满了疑虑和不安。

  马中超指出,有关部门不能在民生需求上打折扣,市场需求永远不是负能量的需求,一个标准15年没有与时俱进,各方面都难辞其咎。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陆金龙指出,市场需求是不应也难以扼杀的,广州的“五禁”、长沙的“五限”最终只能加剧交通管理者与交通参与者的矛盾。

  超威集团总裁杨新新呼吁,管理层应多考虑社会责任,站在行业和百姓角度,通过实地调查和亲身体验出台标准。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感慨,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到了“新国标”出台的重要性,一直在积极协调开展修订工作,可就是迟迟出台不了。荣事达车业董事长成文彬习惯用“带着手刹上高速”,来形容经过十几年发展的电动自行车行业。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电动自行车行业一直缺乏符合实际的国家标准。

  一直以来,包括爱玛和新日等电动车企业,都在积极推进“新国标”的出台和执行。实际上,每逢业内重要会议活动,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就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每次都重新讨论和争议一番,却没有任何结果,一切都在待定之中。在业内看来,“新国标”似乎是讨论不完的话题,也好像成了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几年政策不断出台,但到“最后一公里”还是跑得太慢了,像监管落实等管理盲区还比较多。

  业内普遍认为,没有法规标准,近2亿辆电动自行车要么全不跑,既然跑,就不能让这些“违规非法”的车到处跑,否则会危及到公众安全甚至社会稳定。这个问题,相关主管部门要承担很大责任。

  各方热切期待“靴子尽早落地”

  电动自行车作为绿色节能交通工具,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低碳、文明环境的重要交通产品。加快出台电动自行车国家新标准,不仅有利于规范行业,也能促进新技术的投入和开发应用,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一旦“新国标”出台,严格电动自行车管理便有标准可参照,部分城市限制电动自行车条例也会被取消,电动自行车市场需求将大幅提高,相关行业将会迎来“黄金发展期”。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原理事长韩作樑认为,从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成熟角度来看,电动自行车是电动汽车的前身,是电动汽车的“练兵场”,因为只有电动自行车发展成熟、规模壮大,才可能更好地发展电动汽车。

  出台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还需多部门联动,统筹多方利益。近期,争议多年的电动自行车速度、重量等新标准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就“新国标”修订相关事宜,工信部等部委已给出明确意见,即称之为“国标修订指导意见的新六条”,并要求“国标委”依照该“指导意见”尽快完成标准审查报批工作。

  “新国标”的预期出台,将对争议多年的所谓“超标车”给出明确界定,这不仅仅是为了协调“相关行业之间的商业利益之争”,更为重要的是,它关乎到广大消费者即更多普通百姓的“路权”如何得以保障。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