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电动自行车行业下行压力渐大 企业转型升级“高端化”

发布时间: 2015-10-27 09:52:46    来源: 电池中国网    作者: 田雯玥
字体:

[摘要]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期,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实现了两亿辆的社会保有量,并成为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新能源产业”之一,在拉动内需、推动就业、实现绿色出行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2015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年会于10月17日在南京召开

  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期,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实现了两亿辆的社会保有量,并成为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新能源产业”之一,在拉动内需、推动就业、实现绿色出行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然而随着2014年电动自行车行业产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行业发展开始步入“调整期”。

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

  马中超:下行压力大 需“二次创业”

  近两年来,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逐渐步入“慢车道”,行业增速放缓,行业下行压力明显。权威数据显示,2015年1 -7月,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1495万辆,同比降0.2%;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收入495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利润23亿元,同比略有下降。

  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认为,尽管眼下出现一定的下行趋势,但电动自行车仍然属于朝阳产业。以出口数据为例,今年1 -7月我国电动自行车共出口78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9.6%;出口额3.1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出口数量和出口额实现双增长,且增幅均在20%以上,说明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仍然在向好发展。“所以说(1-7月统计数据)这样的成绩单总体上讲还是可以接受的。”马中超表示。

  但同时他也指出目前行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产品同质化严重、低端产能过剩、整体利润率低、消费升级压力大、“价格战”仍然存在。这些随着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逐步显现出来的问题,也进一步加大了全行业的下行压力,使电动自行车行业面临发展“拐点”。同时,面对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化等新元素的不断融入,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全过程正在发生改变。对此,马中超提出了行业“二次创业”的理念。

  他强调,“二次创业”就是要解决行业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促进行业的再次腾飞。对此,行业企业应该认清电动自行车行业绿色低碳的行业定位和交通运输的需求定位,打开企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行业整合力度,加大高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力度,让消费升级促进产品升级,并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由内而外”的全面转型。

  “行业的业态边界将越来越模糊,新的盈利模式将会带来新的创造力。增长的动力已由过去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决定了企业今后将主要依靠信息、技术、人才等新要素,来获取比较优势和利润。”马中超表示。

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主任陆金龙

  陆金龙:新国标“难产” 高端是方向

  尽管电动自行车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作为电动自行车企业规范“令牌”的行业标准,至今却仍然在沿用1999年出台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标准16年未 “更新”,成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老大难”问题。

  “几乎所有的电动自行车从图纸设计时就开始‘超标’;一些地方政府和交管部门对电动自行车的严控乃至封杀,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因‘超标’而起。”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主任陆金龙如是说。

  对于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为何“难产”的问题,业内讨论由来已久。2015年初,在由中国网特别制作的网络访谈节目中,陆金龙与两位电动自行车产业链企业的负责人曾一同探讨过电动自行车“旧国标”的诸多限制及“新国标”出台的必要性。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陆金龙再次表示,“修订国家标准不是对电动自行车质量的‘松绑’、‘解放’,而是从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对行业、对产品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他认为,标准修订必须从实际出发,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制定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而电动自行车行业标准的修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既不能扼杀市场需求,也不应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电动自行车形态、品质走向‘高端、大气、上档次’应当是电动自行车行业的自觉追求和努力方向,因为这不仅来自于国家的管控要求,更多的是市场力量的作用。”陆金龙表示。

  针对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问题,在近期召开的“电动自行车标准修订推进协调小组扩大会议”上,马中超提出了“慎重处置、重新考量、研究调整、计划延缓、有效推进”的方针,希望能够向政策部门表达出行业的心声,并推动“新国标”的审慎出台。

绿源集团董事长倪捷

  南京展 企业“稳中求变”

  在近日闭幕的第33届中国江苏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及零部件交易会(简称“南京展”)上,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家企业展示了其一年来的最新技术、成果,500余个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零配件品牌精彩亮相,并吸引了欧、美等十多个国家的客商前来洽谈。展会上,知名企业纷纷在高端化方面下足功夫,这也释放出龙头企业的转型升级新信号。

深圳台铃电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立

  据深圳台铃电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立介绍,目前,台铃已经在电动自行车制造中融入了互联网技术。比如可以利用手机的无线网络来控制车辆的充电过程,并将行驶数据通过“云技术”上传至控制中心,完成对车辆的远程监控。姚立表示,作为行业中第一家涉及“云电动车”的企业,台铃未来会将“云”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紧跟消费趋势,生产出更加符合消费需求的电动自行车。

  绿源电动车则在安全性上做足文章。据绿源集团董事长倪捷介绍,经过多年的技术梳理,绿源已经研发出陡坡缓降、安全荧光车轮、能量回收系统、电子刹车等技术和产品,并在实际应用中为骑行者带来更多的安全防护。他表示,绿源将打造出覆盖从研发、制造到销售终端的安全体系,并将安全问题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此外,绿源还在本届南京展上启动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首个“安全万里行”活动,将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